除霧器
發布時間:2019-05-28
除霧器用于收集和去除吸收器排出脫硫煙氣中攜帶漿料顆粒及液滴并將它們送回洗滌池,以保護GGH、風機和其它下游設備不會受到結垢、堵塞和最小固體和液體的排放。 我公司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實際使用經驗進行設計、生產的KME型除霧器。產品具有卓越的氣液分離性能、連續運行時間長、結構合理、性能可靠,運行及維護費用低。能替代進口產品,廣泛應用于煙氣脫硫系統。
除霧器形式
除霧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平板式,屋脊式,管式+屋脊式,管束式除霧器,垂直式除霧器。
![]() |
![]() |
平 板 式 | 屋 脊 式 |
![]() |
![]() |
管式+屋脊式 | 垂 直 式 |
![]() |
![]() |
管束式 | 不銹鋼除霧器 |
我公司研發的高效除霧器
1、通過合理的計算、設計,從而保證高除霧器效率,低壓降。
2、管式除霧器布置在一級模塊下部,能夠均布煙氣流場,去除大顆粒漿液滴。
3、葉片的厚度設計充分考慮葉片的強度要求,設置成3㎜厚,耐高壓沖洗和非正常工況檢修。
4、葉片表面平整、光滑,一級模塊葉片內部沒有設置物理倒鉤,而是設計形成“流體鉤狀”結構,易于沖洗,葉片表面不易結垢,除霧效率高;二級模塊葉片內部設置物理倒鉤,能夠去除極細小的漿液顆粒,保證除霧器效率;三級模塊葉片內部設置多個物理倒鉤,能夠去除二級除霧器不能去除的細微漿液顆粒,保證除霧器效率。
5、葉片間距設置合理,不易堵塞;一級間距30mm葉片,二級間距25mm帶鉤葉片,三級間距23mm帶鉤高效葉片。
6、噴嘴的優化設計——型腔流線設計,型腔腔體較大,沖洗水噴射效果好,并有效預防噴嘴的堵塞。
7、化學、物理性能優良,防腐性能強。
8、三級屋脊式+一級管式型式的除霧器能夠讓除霧器出口煙氣攜帶的液滴含量低于20mg/Nm3(干基),能夠滿足主流環保公司和電廠的要求。
高效除霧器結構示意圖


設計原理:
除霧器的設計原理主要是依據加速度、離心力、地心引力等原理
設計內容:
1.壓力降計算、設計
2.除霧效率計算、設計
3.模塊布置計算、設計
4.沖洗系統管路、噴嘴計算、設計
5.除霧器支撐結構計算、設計
6.沖洗水量、邏輯次序計算、設計
主要組成:
主要由除霧器模塊、沖洗水管、噴嘴、支撐件、連接件等組成。除霧器模塊采用高強度,具有優良耐腐蝕的高分子材料制造。
主要參數:
1.除霧性能
除霧性能可用除霧效率來表示。除霧效率是考核除霧器性能的關鍵指標。影響除霧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煙氣流速、通過除霧器斷面氣流分布的均勻性、葉片結構、葉片之間的距離及除霧器布置形式等。對于脫硫工程,目前用于衡量除霧性能參數主要是除霧后煙氣中的霧滴含量。一般要求,通過除霧器后一個沖洗周期內霧滴含量的平均值小于75mg/Nm3。煙氣為標準干基煙氣,其取樣距離為離除霧器距離1-2m的范圍內。
2.壓力降
壓力降是指煙氣通過除霧器通道時所產生的壓力損失,系統壓力降越大,能耗就越高。除霧系統壓力降的大小主要與煙氣流速、葉片結構、葉片間距及煙氣帶水負荷等因素有關。當除霧器葉片上結垢嚴重時系統壓力降會明顯提高,所以通過監測壓力降的變化有助把握系統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處理。濕法脫硫系統除霧器的壓力降一般要求小于200Pa。
3.除霧器臨界分離粒徑
除霧器利用液滴的慣性力進行分離,在一定的氣流流速下,粒徑大的液滴慣性力大,易于分離,當液滴粒徑小到一定程度時,除霧器對液滴失去了分離能力。除霧器臨界分離粒徑是指除霧器在一定氣流流速下能被完全分離的最小液滴粒徑。除霧器臨界分離粒徑越小,表示除霧器除霧能力越強。除霧器臨界粒徑一般為15-30μm。
4.除霧器臨界煙氣流速
在一定煙氣流速范圍內,除霧器對液滴分離能力隨煙氣流速增大而提高,但當煙氣流速超過一定流速后除霧能力下降,這一臨界煙氣流速稱為除霧器臨界煙氣流速。臨界點的出現,是由于產生了霧沫的二次夾帶所致,分離下來的霧沫,再次被氣流帶走。因此,為達到一定的除霧效果,必須將流速控制在合適的范圍:最高速度不能超過臨界煙氣流速,最低速度要確保能達到所要求的最低除霧效率。
主要產品:
我公司可根據用戶工藝要求提供各種規格的平板式、屋脊式、垂直式除霧器,其安裝位置如下示意圖:




主要特點:
使用軟件計算得出葉片角度和間距,保證除霧效率和壓力降之間的平衡。
葉片使用高強度改性聚丙烯材料,能耐高壓沖洗和各種運行工況。
葉片表面平整、光滑,易于沖洗,葉片表面不易結垢,除霧效率高。
除霧器模塊化設計,模塊由特制卡條固定,施工簡單,易于檢修及維護。
噴嘴的優化設計——型腔流線設計,型腔腔體較大,沖洗水噴射效果好,并有效預防噴嘴的堵塞。
化學、物理性能優良,防腐性能強 。
性能參數表:
除霧器實景



性能參數表:
序號 | 物理特性 | 單位 | 數值 |
1 | 密度 | g/cm3 | 0.90-0.91 |
2 | 屈服強度23℃ | N/mm2 | 31 |
3 | 彈性模量23℃ | N/mm2 | 1250 |
4 | 耐沖擊強度23℃ | KJ/mm2 | 85 |
5 | 壓痕硬度358N/30s | MPa | 58 |
6 | 負荷變形溫度 | ℃ | 95 |
7 | 熱膨脹系數 | mm/mk | 0.18 |
8 | 熱傳導率23℃ | W/mk | 0.23 |
9 | 吸水率23℃/24h | % | 0.1 |



